大银幕终于等到她「上桌」

2024-09-08 16:53:1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大银幕终于等到她「上桌」它的难懂之处在于女书对常人来说小众晦涩,更在于女书两代传承人间、两位普通女性间情谊的厚重超越。

  女书被写在折扇上,绣在手帕上,成为姐妹间“用来诉苦的文字”,也是女子间相互鼓励“彼此活下去的希望”。

  这也是导演冯都拍摄《密语者》的初心所在,“女书中蕴含的女性处境,对于当下的女性依然能够引发共鸣和思考。”

  《密语者》的重点不在追溯女书的发源与流变,更将女书作为一个绝佳窗口,洞悉现代女性当下的困境。

  她带着女书远赴瑞士、法国参加第七届联合国中文日;她的女书作品被副总理赠送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女书带她从湖南小村走向更宽广现代的世界。

  少女时期因家中少男丁,她的家庭被人指摘看不起;成家之后丈夫对生儿子的强烈渴求,让婚姻再度亮起红灯。在胡欣身上,能窥见无数普通女性的命运。

  更现实的是,胡欣在镜头前坦诚的茫然与迟疑。她没有大女主的雷厉风行,仍会在开车路过时不自觉望向前夫家的方向,也会期望开启一段新的家庭生活。

  环境亦在她身上留下规训的伤疤。陷在独立意识与第二性性别的深渊之间,胡欣在成为主体与沦为客体间有过挣扎。

  出生在开明富足的家庭,她学音乐成为歌唱家,自学女书成为女书文化的推广者,思慕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她与男友有个小说一般的浪漫开端。认识十多天左右,思慕用女书写了一封信,给对方七天时间读懂。男友嘴上说着难,可一天时间就“破译”了思慕的心意。如今亦能对着思慕的眼睛,嘴角含笑背诵出那四句情诗。

  去男友家过年,男人们在客厅闲聊,女人们在厨房忙活,思慕在厨房尴尬地站着,被提点“懂点事,像个主人”“去招呼舅舅们吃饭”……

  在这里没人在意她的职业,她的爱好,她为每套衣服精心搭配的耳饰,只理所当然将她视作一个男人未来的妻子。

  包括她的男友——恋爱时被认为是精致优雅加分项的女书创作,在他的婚后畅想中是无法带来收益的无用爱好,需要放弃。

  “女性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在面对着越来越大的经济、社会、生育和养育压力,而面对这些压力,我们又是另一场“失语”的状态。比如说,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女生可以做任何事,我们应当志向远大,巾帼不让须眉。然而,当女性有了孩子以后,各种个人价值的实现好像都变得其次了。”

  语言是一个如此直观精妙的视角,《密语者》的镜头诚实平静地展现旧系统千年来在男女身上赋予的不同基因在新时代撕裂出的“对立”。

  一个很有意思的对比:镜头前面胡欣与思慕总在犹豫措辞,常常选择沉默。与之相比,男性说话大多从容随意,百无禁忌。

  胡欣在舞台上跳着女书相关的舞蹈时,台下男人们吸烟喝酒觥筹交错;职业女性斟酌着开口女书IP应该保护其内核不受伤害,对面男士摆动双手,提高音量打断她要求“放开一点,放开一点!”。

  还有看见胡欣写女书时,让“群里的美女”都来学习一下的男游客;把女书刻在双节棍笔上宣传叫卖的男摊主……

  我很喜欢冯都眼里的女书:“用创造的文字去建立一个属于女性独有的私密空间,分享苦难,并给彼此力量。”

  这位女书自然传承人,丈夫去世,一个人拉扯大几个小孩,如今总算卸下一身包袱。一辈子为别人而活,到头来留给自己的时间却只能求老天垂怜,盼自己看开。

  共通的经历让她憋回去的一滴泪显得尤为动人,背后的潜台词生发于女性强大的共情能力:我正在经历,所以希望你审慎考虑必一体育官网

  思慕给先人女书中回信中写道“自强自立得自在”,告诉她们如今再也不是“做官做府无资格,学堂之内无女人”的时代。

  也可以是一个动词,跳出传统男性的宏大叙事,不同时代的女性通过书写自己的故事,给予现实温柔一刀,凌冽一击。

  “成功的女性是既要、又要、还要,大家貌似都在这中间寻找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平衡。好像潜台词是我们总有哪里做的不够好。难道我们不是已经足够好了吗?”

  我还很喜欢另一位女艺术家韩婕的清醒与气度:“女性不应该生活在平静的生活里,我们应该生活在阳光的、透明的、快乐的(生活里)”。

搜索